2022年初,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团队负责设计的地铁19号线公共艺术项目圆满落成。北京地铁19号线穿越古意绵延的老城区,又途径北京传统建筑群,作为连接北京现代新城与悠蕴古城的交通线,沿线站点的公共艺术设计一直是人们目光所聚的焦点。
地铁19号线公共艺术项目设计思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车站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力求为沿线熙攘的乘客们带来良好的文化熏陶与审美体验,为人们忙碌的通勤旅途中增添一抹明亮的色彩。此次公共艺术创作我院将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魅力融入其中,用现代设计阐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述文化自信,为公众呈现中国传统美学设计的独特风采。
牛街站:
作品:《创造·收获·欢乐》
作者:刘秉江、周菱、刘烨
《创造·收获·欢乐》是著名画家刘秉江周玲夫妇历经两年艰辛劳动,于1982年宣告完成的大型公共艺术壁画。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被拆除。今天轨道公司经过细心调研,科学论证,调整作品构图,安排坐落在牛街站,实属是民族公共艺术的一大幸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表现。壁画由多个少数民族人物、上百只鸟兽和多种民族地区生活娱乐场面组成的大型壁画,是两位画家及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在精力最旺盛、最激情的时期,反复构思、着意造型、精心描绘的呕心力作之作。作品原作是油画材料表现手法,现在的呈现是符合轨道交通安全规范的马赛克艺术表现手法,由于各方的通力合作,在力保体现作品原貌的基础上,更增加材料的独特艺术表现力。
作品:《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作者:牧婧、石硕
绿色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命。艺术品画面以各民族聚集区典型植物的融合汇聚为主体,进行艺术创作,生动地表现出一幅欣欣向荣、茁壮成长的兴旺景象,而画中展翅的飞鸟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情感与放飞希望的主题。艺术品借描绘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摆脱以往古板、说教的传统壁画语言,以充满艺术性、生动性的图像隐喻,象征着各民族团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浪漫地表达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进步、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再次配合与烘托整个车站的民族主题与祥和氛围。
积水潭站:
作品:《波光锦簇》,《锦华秀波》
作者:张朋、郑克旭
通过描绘锦鲤游动的姿态无形中表现了水的灵动与韵律,力求达到有水不见水的含蓄之美。锦鲤自古被赋予美好的寓意,祥云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现在人又赋予锦鲤和平、友谊、飞黄腾达、健康、幸福好运等新的寓意。
作品:《凭窗忆景》
作者:夏威夷、滕玥
以“水韵”为设计主题,整体墙面设计为茶色调。借凭窗远眺积水潭景色,回忆洗象池、漕运船、观鱼曲桥、春堤观柳、德胜门、望海楼的传统古建筑之美景,颇具古风,意在还原传统水墨画的意境。设计以流动的水纹和缥缈的云雾作为墙面背景。与装修设计的网状护板和谐搭配,共融一体。
作品:《潭波回影》
作者:芮法彬、石硕
积水潭曾经是京杭大运河终点,无数的运河漕船每天川流不息地共同汇聚的积水潭码头;积水潭亦是旧时的皇家洗象池,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首先,艺术品方案在题材上紧贴积水潭历史上的地域特色,以漕运与洗象为主题展开创作,其次,通过当代艺术创作语言,用新形式、新材料、新手段,凝练概括地再现积水潭过往的繁华图景。作品的创作及实施将为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再增添一抹亮色。
作品:《曼舞游鱼》
作者:何威、张俊清
作品描绘波光粼粼的水下世界,透过射进水中的光线,茂盛的水槽仿佛在随着水流曼舞,红鲤鱼群在水中自由的游弋嬉戏。元朝时期的积水潭曾经是大运河运粮的“终点站”,当时的漕运景象十分繁忙,随着时代的变迁 ,积水潭逐渐成为城里休闲聚集场所,商业逐渐发达,现在,积水潭是北京城中重要的滨水休闲地之一。壁画在波光粼粼的水下静静的躺着漕运的铁锚,仿佛在诉说着悠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