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旧城与新事物技术的结合
为了响应时代号召,展现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学子们走入社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一座城市在百年间的时代变迁。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洛阳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怎样的蜕变?让我们来看看美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杨诗雯、王紫璇、牛艺斐三位同学的实践成果吧。
01
实践目的
洛阳这座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中,传统与现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为顺应“文化强国”的号召,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调研团队深入当地,挖掘洛阳古都的文化底蕴和古都人民生动的文化生活场景,充分展示洛阳古都的古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相互碰撞产生的巨大魅力。

02
探究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在新型化快节奏的城市运行体系下,旧城能否并如何跟紧时代步伐,保留文化特色,融会贯通新事物是本次社会调研的重中之重。
03
调研过程
调研团队在假期初期进行了明确分工,确立了以微电影作为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的方向。两位同学进行民生百态主题微电影实地拍摄与后期剪辑,另一位同学则进行前期网上调研与后期文字总结工作。根据洛阳当地古城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拟定了大概的拍摄方向与拍摄风格。
2020年1月27日
根据此前确定的“民生百态”拍摄内容,团队采取民间访谈形式展开了线下走访。在街道、小区、公园中与洛阳老人进行访谈。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洛阳城的古城文化和气息,以及洛阳最近几年发展情况,团队去了洛阳著名的名胜古迹、繁华商业区、以及地铁附近进行了取景。临近年关,洛阳的街道和马路边开始挂起了红灯笼,一片火红喜庆。当地居民也趁着好日色,去景点游玩观赏。这些景象正符合了“民生百态”这一主题,均被收入视频素材中。


2020年2月10日至20日
团队选取春节前后的日子进行微电影拍摄。在不影响入镜路人的前提下记录洛阳人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属于洛阳的独特年味与民生百态。


(王城公园进行拍摄)
04
实践总结
传统与现代文明看似对立,一重过去,二重未来,实则两者有如青蓝,相生相成,又有如鱼水,相得益彰。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洛阳这座古城带来许多新鲜的生命力量,从而变成了现在看到的这座古香古韵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都市。新与旧交融、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结合、科技发展与传统工艺并存、新时代文化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交相呼应,它们并行不悖、不可或缺、渐趋一体,科技帮它发展前进,传统为它留住情怀。
同时,洛阳的红色文化资源独具一格,开发和宣传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承借洛阳传统文化的“东风”,在洛阳的牡丹节、洛阳的大唐盛世的宣传造势中,将洛阳隐藏的红色文化基因一并宣传,从而可以丰富洛阳文化的精神内涵、拉大其文化立体构成,促进洛阳文化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隋唐遗址)
05
调研意义
这次实践调研既丰富了大家的工作经验,又考验了一个团队的分工合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大家在对洛阳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方向有了深刻体会。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一个城市魅力的源泉,离不开独有的文化特色,也少不了跟随时代的创新。唯有将二者巧妙合一,才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活力,促进城市不断发展。
和而不同,方可融会贯通;美美与共,终得天下大同。民族复兴,归根结底,体现为文化的复兴。唯有秉持“共生共存”的理念,文化方能兴盛不衰,与日月同光。